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刘镇东通讯员朱川湘何博
随着暑假的到来,教辅资料市场迎来了一年中的销售高峰。一边是“鸡娃派”家长豪掷数百元囤下十几本教辅,生怕孩子假期掉队;另一边,有家长因去年买的教辅成了摆设,干脆在群里免费派送。实体书店教辅区人头攒动,线上也有不少家长下单,这场围绕教辅的纠结与选择背后,藏着怎样的家长心态与教育考量?
线上线下齐发力,暑期“教辅大战”已打响
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”——这句口号似乎从未过时。即使在孩子们最期待的暑假,这份焦虑也并未消散。近日,记者走访多家书店、文具店及线上平台发现,各类暑期教辅资料销量显著增长,家长和学生纷纷选购,为新学期提前“充电”。
在长沙一书店,暑期教辅资料被摆放在显眼位置,涵盖小学至高中各学科,包括同步练习册、真题汇编、课外拓展读物等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仔细翻阅、比对内容。书店老板陈丽峰介绍,暑假来临,来买教辅资料的家长比平时多了很多,特别是数理化这类理科辅导书,还有的家长一次性买了五六百块的教辅。
“我女儿英语基础不太好,我想买点专项练习巩固一下。虽然孩子时有抱怨,但我觉得这是为她好。”一位正在挑选教辅的母亲说。市民张女士表示:“孩子开学升高一,初、高中的课程学习不同,想买点资料让孩子提前预习一下,提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。”
线上教辅资料也同样火爆,记者在电商平台上随意搜索“教辅”两字,各类教辅资料层出不穷,“必考知识”“必会题型”“视频精讲”“通关开学考”“提前预习”……线上店铺的广告语精准捕捉家长的心理,其中有店铺商品显示“10万+人付款”。某网店客服向记者透露,“7月以来咨询量暴增,最受欢迎的是配有视频讲解的‘组合套餐’,家长觉得既有书本又有网课更划算。”
“好意”还是“加码”?暑期教辅热的冷思考
然而,家长的这份“好意”真的能转化为有效的学习成果吗?购买后,孩子是否愿意配合?会不会增加额外的学业负担,反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?……
一位高中生说:“教辅有时候确实能帮我们梳理知识点,但更多的是题海战术,有点枯燥。我更希望暑假能有点自己的时间。”一位小学生则直接表示:“妈妈买的练习册太多了,暑假都没法痛快玩了!”也有学生告诉记者,“学校的作业都做不完,并不会额外购买太多教辅。”
对于广大家长来说,选购和使用教辅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,但这一过程需兼顾科学性与人性化。长沙一中学班主任赵丹认为,教辅材料的选择应遵循“少而精”原则,优先匹配孩子的实际学习需求:对基础薄弱的学生,可选择侧重知识梳理的教辅;对学有余力者,适当补充拓展类习题无可厚非,但需避免机械重复的“题海战术”。关键在于建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机制——选购前共同制定使用计划,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反馈,适时调整练习强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家长勿盲目跟风“网红教辅”“学霸同款”,易造成资源闲置或加重孩子负担,建议先听任课老师建议,选适合孩子需求的。家长陪孩子用教辅时,重在引导总结梳理,而非简单监督。她直言:“没有质量,刷再多题也没意义。”
暑期教辅热潮背后,是家长对“不掉队”的焦虑与期待。教辅本质是辅助工具,其效果取决于是否精准匹配需求、是否建立科学使用机制。唯有结合孩子实际水平,才能让暑期学习真正成为查漏补缺、激发兴趣的成长过程。
景盛网-景盛网官网-免息配资炒股-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